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

航天通信最新进展 航天通信复牌可能性及市场关注焦点探讨 航天通信简介

曾经的中国军工通信明星企业航天通信(ST航通,400098),自2014年因重大资产重组停牌至今已逾十年,其间历经重组失败、财务危机、退市重整,最终转入老三板交易。当前,随着2025年4月杭州中院裁定批准其重整规划,公司进入关键执行阶段。复牌难题牵动着数万投资者的神经——这家背负历史包袱的企业,能否在破产重整的框架下涅槃重生,最终重返主板答案需从多重维度抽丝剥茧。

一、重整规划执行进度:资产处置定成败

核心任务聚焦债务清偿与资产盘活。根据重整方案,公司需通过变卖资产筹集偿债资金。2025年6月披露的公告显示,管理人正通过阿里拍卖平台处置核心资产:包括浙江信航支付49%股权(起拍价4650万元)、多处房产等。其中信航支付的估值争议较大:截至2024年6月,其净资产为-78.5万元,但收益法评估值达1.04亿元,高溢价能否吸引接盘方存疑。

时刻窗口日益紧迫。根据《企业破产法》,重整规划执行期通常不超过12个月。公司自2025年4月29日获法院批准重整规划后,需在2025年底前完成债务清偿与业务重组。若资产流拍或处置延迟,将直接拖累偿债进度,甚至导致重整失败并转入清算——由此可见复牌可能性彻底归零。

二、监管合规门槛:历史难题与持续经营能力是关键

历史违规的清算尚未完成。公司曾因子公司聪明海派财务造假引发连环危机,虽然已退市,但遗留的诉讼、监管处罚等风险仍在消化中。重整规划要求彻底解决历史合规难题,包括未决诉讼处置及信息披露瑕疵整改。若未能满足监管机构的合规验收,复牌申请将难以通过。

持续经营能力需实质证明。根据《股票上市制度》,申请重新上市需满足“主业稳定、盈利可持续”等条件。当前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为存量贸易业务,2024年报被出具“带持续经营重大不确定性段落”的审计意见。重整中规划的“卫星通信+高质量制造”转型尚未落地,能否依托大股东航天科工集团的技术资源注入实现业务重构,仍需观察。

三、行业机遇与股东资源赋能

低轨卫星通信市场爆发带来想象空间。航天通信的传统优势领域正迎来政策风口。据《国内通信卫星市场与供应链分析报告》,中国GW星座、鸿鹄-3星座等项目加速推进,2030年通信卫星制造市场规模或突破755亿元。控股股东航天科工集团作为民族队主力,在卫星载荷、测控体系等领域技术领先,若能通过资产注入协助公司切入卫星互联网产业链,将显著提升其估值预期。

股东协同效应待释放。历史上,航天科工集团曾规划向公司注入聪明海派等资产(2015年公告),但因标的爆雷而终止。本次重整中,集团承诺“通过技术协同与市场支持恢复上市公司造血能力”。参考星链(Starlink)在用户达300万时实现现金流平衡的模型,若集团能将低轨卫星运营资质或订单资源倾斜至航天通信,或为其重塑商业模式提供支点。

四、风险警示:退市倒计时与市场不确定性

重整失败风险不可忽视。公司净资产长期为负(2024年末-130亿元),且资产处置进展直接影响偿债能力。若信航支付股权等核心资产多次流拍,可能触发重整规划终止。重整方案依赖“未来经营收益+资产处置”双重偿债,但卫星通信业务投入周期长,短期难贡献现金流,债权人接受债务展期的梦想存疑。

再上市制度严苛,时刻成本高昂。即便重整成功,公司还需满足老三板企业重新上市的财务与合规要求:连续两年净利润为正、净资产转正、无重大违规等。而当前老三板流动性极低(日成交不足万元),投资者退出渠道受限。参考联交所对长期停牌公司的除牌机制(18个月未复牌即强制退市),A股虽无明确期限,但长期停滞可能迫使监管趋严。

重点拎出来说:复牌希望与退市风险并存

航天通信的复牌前景系于三重博弈:资产处置的进度决定短期生死,业务重构的深度影响长期价格,股东支持的力度左右转型成败。若能在2025年内完成债务清偿并引入战略资源,依托卫星互联网的产业东风,公司或有望在2027年前后启动重新上市程序;反之,资产处置遇阻或业务转型停滞将使其坠入清算深渊。

对投资者而言,当前需重点关注两大节点:

1. 资产拍卖结局:信航支付等资产的成交价与速度,直接反映重整规划可行性;

2. 股东动作:航天科工集团是否在2025-2026年注入技术或订单资源。

在尘埃落定前,这只“休眠十年”的股票仍是一场高风险与高 并存的赌局,投资者需以破产重整的残酷逻辑取代对“军工股”的浪漫想象。


返回顶部